我大约在2022年3月的时候开始找私教健身。刚开始健身的时候,我经常感到混乱和头疼,因为四肢总是不听我使唤,想要哪儿发力哪儿都没响应。
我之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。我能坐下,能伸手开门,能把食物送到嘴里,但我其实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——它只是我完成某些动作的工具。在健身的时候,我才开始觉察我的身体,哪一块肌肉该如何调动,是否有歪斜,身体是否平衡等等。我重新开始审视我的身体,这具陪伴了我二十多年的躯体竟然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。虽说到现在我也无法精准地控制身体,但是它响应良好,知道收紧核心怎么做,知道怎么用屁股发力,甚至能做到让其中一瓣屁股发力,这是我以前都做不到的。
渐渐地,我学会让身体接管一下我的头脑。每当有人问我压力大不大的时候,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复。压力大吗,似乎是大的,但是我没有感觉到。我的头脑并不可靠,它传给我的信号是经过改编的。这时候我要听从身体的指挥——是经常拉肚子了吗,身体总是出现小毛病了吗,每天早上两眼一睁就不想从床上起来?好的,我确认了,我压力大了。
除了“你的身体不是你的身体”,我最近才察觉,哪怕连“我的头脑也不是我的头脑”。
我对心理学一直有一种隐隐的抵触,是因为我知道国内引入了心理学来解决很多不属于个人的问题,而这个范畴本来应该是社会学来讨论的。然而,这样想的后果就是,你知道这个压力不应该由个体层面来承担,但你不知道怎么做,个人的行动力似乎极其薄弱,找不到合适的办法。我长期以来就是这样的想法:“这不是我该想去怎么做的,这应该由国家政府承担”。在那样的环境里,这样的想法是一种解脱,把我从个人忧郁里解脱出来,但它没有告诉我,现实如此,我还能怎么做。
哪怕我现在换了一个国家生活,以前思想的影子依然如影随形,只是我现在没有什么借口了。我的头脑里有太多的想法,太多的情绪,经常让我陷入无法动弹的局面。我甚至对照了ADHD的量表,来确认自己是不是有成人ADHD。一旦被情绪困扰就无法做任何事,只能躺着看电视然后让情绪越来越糟,对我来说成了一个死循环。
我时常陷入两端拉扯的局面——情绪需要解决吗?让人永远保持情绪稳定是不是一种漠视情绪的暴力?但是脑子里不停放情绪的烟花我实在受不了,随时随地都会被情绪的河流卷走,这样的滋味也不太妙。
“For a long time it seemed to me that life was about to begin — real life. But there was always some obstacle in the way, something to be gotten through first,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, time still to be served, a debt to be paid. At last it dawned on me that these obstacles were my life.”
— Alfred D. Souza
后来我看了一些ACT疗法的书,啰哩啰嗦也比较通俗易懂的《幸福的陷阱》。这是我看的第一本ACT的书,迅速看完之后惊觉它的用处,所以现在要写一篇博客来记录。
ACT的重点就是接纳情绪,但不受干扰地活在当下,朝自己的目标进发。《幸福的陷阱》里介绍了大量的技巧来应对一个问题——被情绪“钩”住了,怎么脱钩?
当情绪来临的时候,我们面临一个选择点:这个情绪是让我趋向自己想要的方向,还是偏离想要的方向?趋向行为是我们朝着价值取向行进的行为,比如好好吃饭睡觉运动等等一切你的价值取向;而偏离行为则是偏离我们想要的方向的行为,比如在沙发上看一整天的电视剧,和朋友吵架,逃避做事等等。当一个情绪“钩”住我的时候,很多时候会把我拖入偏离方向,用自暴自弃来逃避,或者和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辩论来证明事实不是如此。
ACT进行的脱钩,则是接纳这种情绪的存在,但把注意力转向趋向方向。我一边看书一边进行练习,在这里记录一下我用的几个感觉良好的方法:
- 当情绪出现的时候,辨别这种情绪,并指出“我注意到了我有一种想法/情绪…… ”,和情绪/想法之间拉开距离,退后一步,减少干扰。
- 把出现的情绪用唱歌的方式唱一遍,有点搞笑,唱出来就乐了,就不太管它了。
- 把脑子里叫嚣的想法想成是痞老板尖叫出来的,谁会听痞老板的呢。虽然大脑为了保护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决策提醒危险,但是现代社会没有下一秒就被吃掉的危险了。
- 除了痞老板,也可以想成录音机。我之前形容自己的脑子里是时刻放烟花,但是现在用了一个更好的替代——24小时不停歇的录音机。它说它的,听多了就成背景音习惯了,该做什么事还是做什么事。
在察觉到情绪之后,动动手动动脚,感觉到和身体、环境的联结,之后再投入到应该专注的事情中去。经过反复的练习,和情绪脱钩的速度就越快。这种疗法并不是要消除情绪,或者和想法辩论——脑子里说我一无是处,而我要举出很多例子证明我很厉害,这样只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和脑内的东西搏斗,不如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,然后做自己的事情。我知道脑子没有恶意,它只是想保护我不受伤,但是它的担心有点太过了,毕竟人类的进化确实赶不上环境的突变。
这本书对我的用处是,我一直知道要多做一些喜欢的事情,但是我无法从沉溺的情绪里脱离出来。一旦被卷住,我就很难再做其他的事情。后面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练习,看看它是否能帮助到我。
另外,书里讲到了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选择。我经常做逃离的选择,但不太擅长在恶劣的环境里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。不过这也没什么,反正现在的环境还可以,看看能不能多做点事情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