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系统和完美主义怪圈

我在重启博客的时候写了几个以后可能会写的主题,其中一个是谈谈我最近两个月来建立系统。

先说结论,几乎是以失败告终。现在我知道了失败的原因,了解它的失败甚至是不可避免的。

然后来说说我的系统,我一开始设想的时候感觉非常完美,如果运转良好那就更完美了。

根据我人生的priorities(顺便一说,这个词应该是单数的,结果人的priority越来越多,现在一般都用复数了),健康是第一位的。要实现健康,睡眠则是首要目标。我的睡眠没什么毛病,我只是想看看能不能更好。然后找了参考资料Why do we sleep,给出了几个重要的点,最重要的是在同一时间入睡,在同一时间起来。还有其他零碎的接近二十条。我计划用两个星期来实现这个目标,但非常失败。我总是想在固定的时间入睡,但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,其实很难做到。我的信心溃败了一段时间,最后调整成了一个区间,甚至偶尔不管它,才消停了。最后才发现,对我来说最有用的tips,是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里。总而言之开头的失败让我震撼,我竟然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。

然后是饮食。在饮食方面,我的控制欲没有那么强了。可能是看了不少书,不赞同营养元素的方法,尽量吃食物,多吃菜和蛋白质,少吃主食。虽然有具体的数据,但我没有太按照这个来。然而,没有把冰箱之类的organize好还是让我难受。顺便这里牵扯出了家务的问题,我实践后大概得出了两条对我有用的方法:1.在做饭之前清空洗碗机,这样可以边做边清洁。2.设立15分钟做家务的时间已经够日常的清洁。但我的家务表依然是一团混乱,我特别想有一个非常非常丝滑运转的家务系统,但我做不到。

之后就是健身,迟迟无法推进,虽然我已经读了一些书,也很有作用,但我就是做不到踏出去。我经常觉得非常疲惫,信心消失。

不过也有一些好事,比如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notes,终于按照一个合理的PARA方式分类了一下。学习了很多知识,获得了巨量的信息,可惜它们都存在我的脑子里,身体不听使唤。

终于有一天我折腾累了,自暴自弃看了一星期的小说,然后突然有一天捡起了博客,想再写写东西。写了几篇后,偶尔看到了蜜獾吃书的播客,先听了伟大是不能被计划的(这一点如果我后面还有实践心得再写),后面又听了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。主播问了一个问题,问听众是不是情境完美主义者,比如健身就必须穿上合适的鞋子,在喜欢的健身房健身,必须健身30分钟以上,四点以后不做运动之类的。但是,在家里就不能做一个俯卧撑了吗?因为情境限制不能去健身房,就连在家里做一个俯卧撑都不行吗?

我立即找来了《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》这本书读。我以前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因为在学习工作上,我几乎不拖延,都是早早弄出一个差不多的东西然后后期修改。但在其他方面, 我的整个人生态度和行事方式,都落在了这个怪圈里。

完美主义的标准一般有三种:情境、品质和数量。

  • 完美情境:地点、时段、资源,缺少什么就拒绝行动。
  • 完美质量:不能容忍家里没有达到一尘不染或者子女的成绩不够优秀等
  • 完美数量:设定具体的数量目标(特别宏大),暗示了不如预期的进步是不够好的

我有受到这三种标准不同程度的影响,但最严重的还是完美情境——缺这少那,或者违背了我所获取的科学的信息,那就不能做。

书里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如果行动受到完美主义的束缚,那么一定会把大量时间花在电视上(也可能是手机上)。自我设限让我们畏缩不前,但哪怕我们达到了结果,完美也只是合格。完美主义的问题就在于把完美当成了脚下的地板,那上限已经没有天花板了。你永远不会满足。我把各种完美的状况当成了默认的设置,如果没有达到默认的状态,我就不高兴。

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呢?逻辑是:不那么在意条件和结果,而关心眼前具体怎么做才能掌控自己的身份于人生。

  • 期待:总体期待(对自己大致的预期)应该很高,但具体预期(各种日常状况)比较低。学会知足常乐,降低行动标准,不要让行为特殊化而是日常化。关注过程,看淡结果,只要做了就行。
  • 纠结不放:对于可以修复的事情,就采取一些新行动,不能修复的也没办法。接受沉没成本,每天花点时间来回顾过去,接受既定现实,有助于培养出关注当下的思维方式。如果纠结的事情与个人表现相关,明确它属于意外还是失败,如果是意外,那就再试试;如果是失败,那就庆祝自己排除了一种错误路径。有时候两者是相结合的,可以找到新办法后继续尝试。
  • 认同需求:人之所以寻求认同,是因为缺乏自尊自信,或者希望每个人都喜欢自己。总是担心尴尬和被拒绝,可以通过叛逆练习改变。
  • 过失担忧:犯错不是倒退,点滴的进步也是一种成功。找一个地方清楚地记录自己的成绩。每天至少记录下一条自己的成绩(或者优点),认识到自己的长处。
  • 行动顾虑:拒绝预设,重在体验(只要不是很不安全的事情,去就完了)。我们总是希望完美决策,所以拖延不行动;而不完美决策者犯的错足够多,反而能更成功。不要迷信正确决策,快速决策就行。日常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决策做错了会产生严重后果,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即可。信息越多,反而拖延进度。

放弃对最佳路径的幻想。人生本来就不是只有一条路。

“A human being should be able to change a diaper, plan an invasion, butcher a hog, conn a ship, design a building, write a sonnet, balance accounts, build a wall, set a bone, comfort the dying, take orders, give orders, cooperate, act alone, solve equations, analyze a new problem, pitch manure, program a computer, cook a tasty meal, fight efficiently, die gallantly. Specialization is for insects.”

Robert A. Heinlein, Time Enough for Love

其实回顾这个系统建立的过程的时候,我已经学习并且找到了很多好的解决办法。但只要没到那个完美的程度,我就感到不舒服。这确实是一场失败,但经验难得。下次我再把获得的基础经验集结成一篇博客(又给自己挖坑了)。另外,这篇博客的大部分是我在等待牙医就诊的时候写的,是的,不需要一定要面对大屏电脑也能写博客呢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