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庆假期看完了两本巴特勒写的《地球之种》,惊为天人。
奥克塔维娅·E.巴特勒是美国非裔女作家。之前只看了她获雨果奖的中篇小说《血孩子》,古古怪怪,很有魔力,和一般的科幻作品很不一样。
这里说的一般,主要是因为科幻作品很多还是(老)(白)男的阵地。上一本读到难看到死的作品,是陈楸帆的《春潮》(维基一查还说他是诺亦腾的品牌副总,无语),潮汕风格赛博朋克。潮汕元素在里面的作用等同于牛骨汤外卖里提味用的牛肉膏,喝起来还挺香,其实一股子味精添加剂。
男的对有女性的世界没什么想象力,离了一些刻板印象是没法写东西的程度。想象力太小了,不辱女文艺作品就不能创作了,哇塞。所以还是把位子让给女性及少数群体作家吧。
很久都没读过像《地球之种》这么丝滑的科幻小说,丝滑不是情节的不过大脑,而是不会任何地方感到被冒犯:不管是作为女性、性少数群体还是文科生(文学无用在科幻末世里特别明显,都大难临头了,你还搞什么无用的写作)。
主题只有一个:如何在末世里、在混乱的环境中,用一种信仰来团结人类活下去,这个信仰就是地球之种。
编辑推荐里写的,这本书不是“寓言”,而是“预言”。如果《使女的故事》离得比较远,那这本书离得更近,甚至有某种参考作用。
读完这两本之后我还是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信仰。
Vox九问经常被用来采访一些大作家,里面有一个问题是,what do you need to believe in order to get through the day?问了同事,大多回答得很悲壮,说一定要等我喜欢的作家/漫画家/剧完结了再死。国外大作家的回答很不一样,很多跟自己的信仰有关。
除了日常被灌输的马克思和党,个人的信仰是什么?是我们的生活太过狭窄,无法考虑太大太宗教般的问题?
我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,也无法创建自己的信仰原则,好起到一些生活抚慰的作用。某种程度上我更被书里的所谓实用所吸引,学习五谷分辨植物,学习医学物理,所以现在看起了维修小家电。
学习电路,修修小家电,也算是为地球毁灭做的准备。